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蘭州“三絕”

来源:江南体育官网在线入口    发布时间:2024-11-02 11:36:01
详细介绍

  一個城市的標志,最具鮮明特征者,或天然風景,或人文蹤跡,或絕味吃食。在蘭州作业、日子了5個年頭,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絕”,即一套書、一本雜志、一碗面。

  所謂“絕”者,即獨特,獨步,冠絕,獨此一份兒,絕無僅有,同類中的頂尖兒,能夠讓人觸而難忘,乃至回味無窮,永留神間。

  蘭州南有五泉山、北有白塔山,黃河弯曲、穿城而過。神州台屬白塔群山的一座高台,海拔2000米左右,其形陡峭,直上如台。登上神州台,南向俯视陽光下的黃河,金波涌動,蕩漾東去,令人神清氣爽,心胸廓然。一座藏書館閣背靠神州主峰,藍瓦飛檐,穩坐於神州台的翠色之間,存世三部半的《四庫全書》,一部就安定靜臥其间。

  清代乾隆年間開四庫館,歷十余年而成《四庫全書》。初繕寫4部,分貯於圓明園文源閣、故宮文淵閣、避暑山庄文津閣、盛京(今沈陽)文溯閣,后續抄3部,藏於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文源、文匯、文宗三閣閣本,均已毀於戰火,文瀾閣本則部分散佚,稱為半部。现在,文津閣本藏北京國家圖書館,文淵閣本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文溯閣本藏蘭州神州台。

  文溯閣《四庫全書》收錄書籍6141函、3474種、36315冊,為清代曾经學術總匯、典籍淵藪,堪稱文明瑰寶。

  文溯閣《四庫全書》曾於1915年始運存故宮保和殿10年,之后回歸沈陽。新中國建立之初,其又運至黑龍江省4年余,再歸沈陽。1966年,文明部將其撥交甘肅省圖書館保藏,當年10月運至甘肅,棲身於蘭州郊區永登縣4年8個月。自1971年6月至2005年7月,文溯閣《四庫全書》則一向寄存於蘭州近郊榆中縣木林溝的專修書庫中。因蘭州一帶氣候枯燥,溫度適宜,歷經數十年,書籍沒有發現潮濕、發霉現象,也無污染或人為損壞,原有的黃斑也未擴散,且還有所淡化。2000年前后,甘肅省決定立項修建文溯閣《四庫全書》專藏書庫,經過論証,選址神州台,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於2005年7月8日完工並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書籍悉数裝入新制造的香樟木書箱。

  清乾隆帝在《文溯閣記》中說,文溯之名,符合《詩經》“所謂溯澗求本之義”。《詩經·秦風·蒹葭》有“溯回從之”之句,筆者在甘肅省作业5年間,常常聽到文明界人士談論,甘肅為伏羲氏與秦人發祥地,文溯閣《四庫全書》溯黃河而至其上游,有如“溯回”,最終落腳於歷史文明悠长的隴原大地,文溯閣本可謂得其所哉!

  《四庫全書》收錄了自先秦至乾隆時期,各方面知識和多種學術门户的經典作品,沿袭隋唐以來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對儒家經典、歷史作品、諸子百家和詩文集等文獻進行分類。乾隆認為,“蓋以古今數千年、国际數萬裡,其間所有之書雖夥,都不出四庫之目也”,將這部大叢書定名為《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用開化榜紙朱絲欄抄寫成,用絹面做封皮並標四色喻四季。與别的兩部半一樣,文溯閣《四庫全書》以絹為封面,經部書籍為青綠色、史部書籍為赤紅色、子部書籍為白淺色、集部書籍為黑深色,乾隆曾賦詩釋其義:“經誠元矣標以青,史則亨哉赤之類,子肖秋收白也宜,集乃冬藏黑其位。”封面四色,标志春、夏、秋、冬四季,經書居典籍之首,好像新春更始﹔史部作品茂盛,如盛夏之火﹔子部採取百家,有如秋收﹔集部文稿薈萃,比方冬藏。

  煌煌典籍中,中華民族對天然、社會以及人類文明的考虑、總結和才智,蘊涵才智和力气,構筑起中國人的知識體系,為国际貢獻了人類重要文明遺產,展现了東方文明的博学多才。宋儒張載倡言“為六合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和平”,巨制《四庫全書》乃為重要載體。

  雖然存世三部半,由於《四庫全書》均為抄寫,因而,蘭州文溯閣《四庫全書》能够稱為獨此一份兒。

  蘭州市區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路,名曰讀者大路,作為記者,走南闖北,記憶中以一本雜志命名城市大街,實屬稀見。現在,更具標志性的“《讀者》形象街區”正在打造。

  在數字化滲透我們日子作业的方方面面、每個旮旯的時代,碎片化閱讀、視頻化獲取、快餐式吸收新知,無疑是廣泛的現實。可是,踏著快節奏的日子,人們的精力需求,沉靜潛心不可或缺,所謂動靜結合,張弛有度,偶爾,或许時時,人各有異。來甘肅作业之前,《讀者》之於我,仅仅偶爾謀面的朋友﹔在甘肅就職之后,它遂成為我過從甚密的摯友,不見則怀念,根本每期細讀。“為您甄選一段有利有味的時光”,雜志的封底上常常會有一幅小畫,還有這樣一句廣告語,對於雜志的形象與寻求,比較貼切而中肯。

  文精。以其博採中外、薈萃精華,能够啟迪思维,能够開闊視野。文章的可讀性與思维性兼具,知識兴趣及社會熱點並呈。名家名篇猶如繁星點點,散落在天幕。文章來源廣泛,其所選文本的出處既有傳統的載體,如書籍、雜志、報紙,也有新媒體包含交际媒體,如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古今中外,盡入視野。一冊在手,在擴大閱讀范圍的同時,又省去我們許多查找時文的時間。這應該便是文摘類讀物的價值地点,為其安居乐业之本。

  圖美。設計講究,插圖精心。《讀者》雜志負責人介紹,絕大多數插圖為原創,選定文章之后,編輯將文章傳送簽約的美術作业者,請其據文畫圖,以期圖文密切配合。在閱讀文字間隙,讓讀者享用配圖帶來的美感與精力愉悅。封面封底,卷首卷尾,皆有精巧配圖。雜志社專門建有插圖藝術館,展现已經刊載的部分插圖原件。扉頁、插頁之選圖都重视美感,每期還有诙谐漫畫欄目。

  欄目獨具一格。計有文苑、人物、人生、日子、悅讀、話題、文明、雜談、意林、點滴等欄目,每個欄目配有意趣盎然的標識圖畫。從修心修身,到集體、組織、單位,再到家國情懷,以及環顧全球、放眼国际,雜志緊貼時代脈搏,近來又設置原創文章欄目“讀者故事”。

  文章的選摘者,名署文尾,多為筆名,比方:慕紫、韻白、雨霏霏、玉春子、蝶戀花、十裡香、易水寒、楓林晚、層林染、平林月、嘉林秀、羽驚林、千百度、意安心、思無邪、心望如一、荷葉田田、一葉知秋、秋水長天、白月秋楠、楓葉流丹、心香一瓣、飛鴻踏雪、大浪淘沙……呈現中國語言文字之美,深涵秀美意境,富集傳統文明元素。

  《讀者》被譽為國人的心靈讀本。1981年創刊至今,《讀者》累計發行數逾21億冊,月發行量最高時曾達1003萬冊,數字化閱讀的當下,月發行量仍達500多萬冊,實屬雜志領域的鳳毛麟角。“讀者”品牌連續19年入選国际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讀者》出书集團首要負責人劉永升說,其長盛不衰的“密碼”是守正創新、精雕细镂。什麼是精品?思维精深、藝術精深、制造精巧之謂也。《讀者》每期不少於13個校次,差錯率控制在萬分之0.5以下,堪稱精品。

  《讀者》之縷縷書香飄散在許多城市。繁華的上海外灘,一座百年的老修建內,“讀者書店”的西北元素、絲路文明與海派文明交融,國內已有各類“讀者小站”20多家﹔《讀者》走進港澳台,至今仍是仅有一本獲准在台灣地區公開發行的大陸刊物﹔《讀者》已走向海外,“讀者小站·歐洲旗艦店”即將落地西班牙馬德裡,為當地華僑華人、留學生以及對中國文明感興趣的歐洲人,供给一個交融東西方風格的閱讀空間。

  2019年8月21日,習總書記視察讀者出书集團有限公司時強調,要发起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高公民思维境界、增強公民精力力气,中華民族的精力国际就能愈加厚重深邃。為公民供给更多優秀精力文明產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掌握正確導向,在堅守主業基礎上推動經營多元化,尽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絲綢古道駝鈴聲,黃河兩岸面飄香。有生長於蘭州者,早上、正午兩頓都吃蘭州牛肉面,蘭州人谈天時經常會談論哪一家牛肉面館的面更好吃。“牛大”,這是蘭州人對牛肉面的愛稱,透露出諸多日常伴隨的情愫。“扎碗牛大”,蘭州人如此說吃牛肉面。

  據統計,在全國各地,蘭州牛肉面館超過6萬家,單單是蘭州市就有牛肉面館1200多家,每天賣出200萬碗牛肉面。2022年8月,“馬子祿牛肉面”榮登“甘肅老字號”品牌名單。

  外地人到蘭州,去牛肉面館吃面,站在窗口遞小票時,窗口內的小哥會問“吃什麼?”客人一頭霧水,不知所以,心想,小票上打印得清清楚楚,便是一碗牛肉面嘛,緊接著,還會聽到小哥在追問“吃什麼?”原來,蘭州牛肉面的面條分為毛細、細、三細、二細、二柱子、蕎麥棱、韭葉、薄寬、大寬……门客需求明確奉告,這樣,現場拉面條的小哥才干准確滿足你需求的面型。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蘭州牛肉面颜色斑斕,湯汁清新,蘿卜白淨,辣油紅艷,香菜翠綠,面條黃亮。蘭州牛肉面的標配是切碎的青蒜苗、白蘿卜片、量足足的紅色辣椒粉油、香菜葉等,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解釋:“湯色清亮,蘿卜片潔白,辣椒油鮮紅,香菜蒜苗翠綠,面條柔滑透黃。”蘭州人將辣椒粉油稱為“辣子”,用於牛肉面的辣椒粉是過了油的,稱為油潑辣子。一些外地游人起先會被那麼多的辣椒粉嚇著,是不是太辣?其實,遠不像湖南、四川、貴州等地辣椒的辣度,蘭州牛肉面的辣是微辣,首要是提香。當你享用完這碗牛肉面,低頭再看一下碗中的余湯,隻見湯表層是悠悠轉動的青紅兩色,這就應了中餐講究的“色香味”之色,許多门客會不由得“呼嚕”“呼嚕”喝上幾口牛肉面湯,許多蘭州人還要把湯喝完。傳統的牛肉面湯很有營養,據說是牛骨頭經長達四五個小時熬制而成,並且按份额配有草果、花椒、干姜、桂皮、茴香等香料,據說講究的老店對於熬湯的牛肉品質有特别的条件,還會参加牛脊骨,香料能有十幾種。除了點上幾碟自己喜歡的小菜,一碟切片牛肉和煮雞蛋也是牛肉面館備有的標配品,蘭州人稱之為“肉蛋雙飛”,想多吃點兒牛肉,還能够論斤現稱,蘭州牛肉口感細膩,品質上好,廣受门客稱贊。湯清者淨,肉爛者香,面細者長。“清醺肥荷,自成馨逸,湯沈若金,一清究竟”,蘭州牛肉面也曾獲得如此雅譽。

  一些出差到外地的蘭州人,常常忙裡偷閑尋找蘭州牛肉面館,即使找到了,吃完了,也覺得沒有地道的滋味。

  當然,蘭州頗具特征的風物不止“三絕”,在蘭州日子的居民或许來過蘭州的游人都能夠舉出许多,比方,全國仅有黃河穿越市區的省會城市,一條河穿城而過,兩山夾一河,東西狹長﹔百裡黃河兩岸風情線,百年黃河鐵橋,黃河母親雕像﹔晚間登上蘭州南面五泉山之制高點三台閣,北望蘭州,萬家燈火,透明灿烂,其间白塔山下之金城關,猶如一幅水墨畫卷。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产品咨询

推荐产品

备案号:沪ICP备190214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