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袁虹、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张海涛、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综合协调处处长吴天文,以及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社会处负责人出席并讲线多名国民体质监测负责人相聚扬州,共同开启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的新征程。
据了解,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相关目标和任务,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融合开展的力度,2024年,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025年将开展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本次会议的召开,就是为做好202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筹备,并总结交流2024年工作成果。本次会议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主办,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扬州市体育局承办。
会议指出,国民体质监测是全民健身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0年起,已经开展了5次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下,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开展了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2024年首次在31个省(区、市)全面铺开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在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开展的过程中,大力推动体质与科学健身指导有机融合,宣传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让人民群众“体质有评估、锻炼有指导、慢病有预防”。
会议要求,各省(区、市)要以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为重要时间节点,推动本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好、用好百姓身边的体质监测站,推广科学健身理念,积极促进老百姓健康水准不断提升,构建大群体、大健康格局。
会上,发布了《2024年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站典型案例集锦》。2024年11月,经过层层把关和筛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从全国480个常态化国民体质检测站点中评审出10个典型示范站案例。全国10个典型示范站在会上进行了交流推动逐步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将体质检测向以“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为中心转变,带动更多的国民了解体质、掌握体质、关注体质。
随着近年来国民健身意识慢慢地加强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完备,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呈现出很多积极变化。总局科研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强介绍,整体看,全人群体质合格率有所增长,国民体质水平呈现稳步小幅度持续向好趋势,“一些与健康相关联的指标出现了显而易见改善。老年人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在体质较好群体中发生率呈显而易见地下降趋势。中青年人成为父母后,尤其在母亲参与锻炼比较积极、效果较好情况下,孩子体质处在优秀或良好水平概率比较高。对中国家庭而言,父母有良好的参与体育锻炼习惯,对改善子女体质健康有带动作用。”
国民体质水平持续向好的同时,监测结果也显示出一些典型问题。冯强介绍,一方面,国民的超重肥胖率还处在较高状态;另一方面,不同人群力量素质有小幅度降低。“今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开展‘体重管理年’相关活动,这从侧面反映出国民要更重视体重管理、健康管理。作为关键的体质指标,力量与人体健康紧密关联,这提醒我们要改变生活方式,并在锻炼中更注重科学性。”
据了解,从2020年开始,江苏省已在全省部署开展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每年抽样监测4万余人,覆盖所有设区市的52个县(市、区)。近年来,扬州市坚持“大健康”理念,以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抓手,分析城镇和乡村居民体质状况,为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邗江区被列为国家级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的数据采集试点。
扬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从2020年起,扬州着手构建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体卫融合服务格局。2021年,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体医融合工作的实施建议》。2021年,建成全省第二家体育康复医院,成功入选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目前,已建成1个市级体育康复医院、10个体医融合服务中心、20个全民健身益站、262个科学健身指导站,四级体卫融合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从2023年起,扬州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将青少年脊柱侧弯公益筛查工作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市体育、教育、卫健等部门联合,依托市体育康复医院,每年对全市3万余名适龄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弯筛查,建立“脊柱侧弯及足部情况”电子档案表,开办寒暑假脊椎侧弯康复训练营。2023年3月24日,央视新闻1+1栏目对该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反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