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麻将胡了:
“前两年一筒羽毛球80多元,现在直接飙到140元”“打坏一只羽毛球都心疼,捡起来补补还得用”……曾经人人可享的“平动”,如今成了不少爱好者的“钱包刺客”。
这场涨价潮的背后,既藏着一根羽毛的供应困局,也牵动着2.5亿羽毛球爱好者的消费选择。当一“毛”难求推高成本,球友们是否只能接受?这场涨价潮,又会将这项国动带向何方?
在济南一家羽毛球用品店,记者看到尤尼克斯AS-05羽毛球的价签写着220元/筒。“去年这样一个时间段才149元,现在都快赶上我半天工资了。”正在挑选羽毛球的市民王先生摇头感叹。
一位店员称,“我们价格已经上调了,一筒涨了30块钱左右,好在销量还不错。”当被问及涨价原因时,这位店员表示,这两年羽毛球价格一直在涨,进货价也随之上调,所以售价自然上涨,但门店价格相对灵活,比线上店便宜一些。
“三四年前买亚狮龙5号一筒大概80元,现在已经140元了。”有着四年球龄的羽毛球爱好者黎女士坦言。从去年开始,羽毛球价格迎来暴涨,市场上已难觅一筒百元以下的优质用球。
济南一家运动品牌专卖店内,尤尼克斯、亚狮龙、威克多等多个品牌羽毛球均在售卖。据店员介绍,涨价慢慢的变成了羽毛球的常态,接到品牌通知后他们就要调价,尽管如此,一些热门型号的羽毛球还会缺货,不少球友会提前囤货。
2024年7月初,尤尼克斯、红双喜、翎美、威克多等一众主流羽毛球品牌先后发布调价通知:尤尼克斯部分型号每筒涨价35-50元,其中AS-05从225元/筒升至275元/筒;威克多每筒涨幅为7-17元;红双喜、翎美、超牌等也同步跟涨,红双喜调价后售价区间达110.4-198元/筒。
羽毛球价格飙升的同时,场地费用也在上涨。有球友反映,附近羽毛球馆黄金时段收费场地费从每小时40元涨至48元。算上耗球,“平时打一场球2个小时,一场球大概需要消耗3-5个球。”黎女士说,现在打一小时球的总成本约70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经常打球的爱好者,月消费可能超过千元。
羽毛球涨价,绕不开制作它的关键原料——特定白鹅品种刀翎毛。羽毛球对羽毛片的硬度要求很高,一颗标准羽毛球需要16根刀翎毛,需要超2只鹅才能提供。
尤尼克斯(上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价格调整通知中精确指出,羽毛球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材料价格的飞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价格持续上涨的核心问题,在于商品鹅出栏率低和鹅肉消费市场萎缩。
多位养殖户表示,刀翎毛的收购价确有上涨,收购价已从每只8-10元涨至15-16元。然而,这并未给养殖端带来相应收益。羽毛流通过程中环节众多:收购方以每只鹅15-16元的价格收毛,转卖给加工公司升至18-20元,经分拣加工后,最终售价可再翻一倍。
另一方面,刀翎毛采集工序复杂、成本高。90-100日龄的鹅能第一次取毛,约40天后可再次取毛。但山东郎德鹅养殖户刘猛算了一笔账:每月取毛收益约15-16元/只,而每月饲料成本就达19元,“如果不出整鹅,仅靠卖毛根本覆盖不了成本,必须兼卖鹅蛋销售才可能盈利。”
在他看来,羽毛供应量减少的最终的原因是鹅肉消费市场萎缩。当前部分鹅种的收购价低至7.8元/斤,一头7斤的鹅仅售50元。猪肉价格走低进一步挤压鹅肉市场,导致屠宰量下降,作为副产品的刀翎毛也随之减少。
目前,并无专业组织或协会引导农户养殖能供应羽毛球羽毛的白鹅品种,养殖户仍以传统肉鹅养殖为主。
羽毛收购价格的上涨并未激励生产端养殖,山东某孵化场老板郅英新指出,养殖端仍面临“肉价低、病害多、成本高、利润薄”的困境,养殖户无法从羽毛溢价中真正获益。行业整体不景气、后继无人,才是白鹅养殖实质性萎缩的真正原因。
一边是上游“毛少价高”,一边是下游“需求暴增”。国家体育总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羽毛球参与人数已达2.5亿,仅次于健步走。近年来,我国羽毛球馆数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羽毛球馆数量已超过10万家,其中城市羽毛球馆占比超过70%。“尽管涨价,但羽毛球并不愁卖,现在就几十筒了,仓库里没库存了。”济南一家羽毛球用品店店员表示。
“按照现在的涨幅,羽毛球有一定的概率会变成高消费运动。”黎女士表示,工薪阶层很难承担每日大几十元的运动开支,相比之下健身房、游泳的年卡显得更为经济。
这种“消费压力”正在改变爱好者的习惯,不少球友不再随时补货,而是集中在大促期间囤球。
一些球友变得更“节俭”,除非损坏严重,通常断三四根羽毛才会换新球。还有人尝试修复旧球,但修复后耐打性一下子就下降,“很影响打球质量和心情。”黎女士表示。
不少爱好者们虽然表示“该打还得打”,但慢慢的开始理性比较各类场地和约球活动的性价比。一些球局组织者会提高分摊费用,“现在大家确实会在意球的费用。”黎女士说。
面对飞涨的价格,球友们各出奇招。二手羽毛球回收修复成为新兴市场。在电子商务平台,一些从球馆回收、经修补后重新上架的羽毛球,售价仅为全新球的1/5至1/3,成为部分球友的“性价比之选”。
此外,一些球友开始尝试用蒸球器处理羽毛球,蒸球后更稳定,能提高其耐打性。
羽毛球价格持续上涨也为产业链相关公司能够带来了发展机遇。企查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国内现存羽毛球相关企业1.36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884家,其中前8月注册858家,同比增长60.37%。一些企业尝试“平价替代”的探索,用仿羽材料(如尼龙、改性塑料)制作羽毛球,虽然目前在耐打性和飞行感上仍不如传统球,但胜在价格较低。
尽管尝试寻找替代品,但便宜球的价格没有特别明显的优惠,且打感差距明显,“本身水平不是太高的话,球的飞行还是很重要的。”黎女士说。
在黎女士看来,涨价既是原材料供应问题,也是制造商利用全动热潮进行的价格调整。她担忧,如果价格持续上涨,羽毛球可能会像高尔夫一样成为筛选消费者的运动,同时,场馆和经销商或许也会面临更多挑战。
对此,业内人士比表示,近年来羽毛球领域的技术革新速度实际上较为平缓,价格持续走高反而可能推动行业积极探索“平价替代”方案。随着仿制羽毛球在材质和工艺上的不断的提高,整个产业正逐步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在这一趋势下,未来羽毛球的成本与售价未必会持续维持高位。
对于价格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李显耀提出,不应单纯追求降价,而要促进价格与价值匹配。“羽毛涨价客观上为养殖户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有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他建议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合格羽毛的数量,使养殖端和消费端都能受益。